分析对象不同,思考的内容不同。
一、项目初期,对可行性的分析
可行性=市场环境+用户需求+产品逻辑+自身能力
1. 市场环境
1.1 背景和趋势:
这个方向是不是很火(O2O)?
会不会是未来互联网的趋势(VR)?
1.2 竞品情况:
有多少团队在做?
BAT 是不是在涉足,或者计划涉足?
他们目前的市场份额如何?
1.3 当下市场规模:
所在的垂直市场有多大?
所在的大类市场有多大?
市场的空间多大?
蓝海还是红海?
2. 用户需求
2.1 需求定义:
是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没问题存在的需求都是伪需求)?
这个问题是不是特别严重?有没有详细的场景描述(XXX时,特别讨厌做XXX,要是XXX就好了)?
有多少用户会遇到这些问题(比如是你和你老婆会遇到,还是你确定所有人都会遇到)?
2.2 需求刚弱:
是不是很痛点、很贴切的需求(比如上门洗车并不是刚需)?
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不解决真实性的问题,只是把租房信息放平台上有意义吗)?
目前用户的需求是不是已经充分满足(比如我为什么要特地下个舞蹈教学爱屁屁而不是在优酷看)?
2.3 需求真伪:
是不是大家都认可这个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我胖但我不想减肥」)?
大家说的需求是不是大家真正的需求(什么是「伪需求」?能否举例说明? – 苏杰的回答)?
3. 产品逻辑
3.1 功能逻辑:
功能能不能真正满足需求(比如我要的是方便快捷,但上门理发反而更折腾)?
有没有不合理的漏洞(比如我们希望记录用户的信用,但用户交易却不会通过我们进行)?
要怎样实现目标功能(配合的具体运营、技术、产品要怎么做)?
3.2商业逻辑:
离交易是不是足够近(不要做到最后发现成了公益平台)?
用户价值在你的产品上会不会体现(比如付费时的交易、创作时的内容、社交时的关系链)?
4. 自身能力
4.1 团队情况:
运营、技术和产品的能力能否实现目标的功能(类似人工智能、团购大战不是小团队可以碰的)?
创始团队是否有能力胜任其职责(创始团队无法 hold 住更多牛人的加入)?
4.2 资金情况:
按照预想的盈利方式、收支计划,钱够不够花?
在下一次融资前,公司的发展能否达到可以谈融资的地步?
虽说很多都是创始人该想的,但落实到产品上,就应该是产品经理搞明白的。
另外,这部分写完后,我发现跟厉哥在 商业计划书(BP)应该包含哪些点? – Roy Li 的回答 中提到的你是谁(自身能力)、你想解决什么问题(用户需求)、市场和竞争情况(市场环境)和怎么做(产品逻辑)不谋而合。供参考。
二、产品设计时,对功能交互的用户体验的分析。
用户体验=有用性+易用性+友好性
1. 有用性
1.1 需求类别
需求是基本型、期望型还是兴奋型(参考 作为产品经理,如何给用户需求排序)?
需求所要求的功能是目前是重要的还是紧急的还是其他(比如聊天记录都会丢失时要不要美化图标)?
1.2 可操作性
功能使用是不是能够达到效果(比如老人机模式却没有让字体够大)?
有没有考虑到用户的使用场景(比如移动数据下提供纯文字省流量的模式)?
在使用时会不会经常打断用户(页面跳转太多、需要完成的步骤太多)?
1.3 容错可靠
所有错误情况是不是考虑到了(比如「啊,这个空白页面是什么意思居然没有解释」)?
在极端状况下是不是能够可靠(比如便签字数太多就根本不能用了)?
2. 易用性
2.1 学习成本
用户的学习成本是不是足够低(比如要先给用户看一百字的新手教程吗)?
逻辑的一致性是不是够好(比如按钮长得不一样、信息格式不一样)?
用户再次使用时需不需要重复学习(用过一次就完全能够掌握并记忆)?
2.2 信息传递
文案是不是都能通俗易懂(比如「现在无法停止通用卷设备」)?
用户需要的信息是不是都能找到(比如我是滴滴的司机,却找不到奖惩规则)?
提醒和警告是不是完整(告诉用户发生了什么、因为什么、能做什么)?
2.3 高效完成
现在的方式已经是最好的了吗?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比如 Windows 下操作弹出 USB 设备还可以再简化)?
有没有在处理特殊情况时的高效方法(比如能不能有多选和批处理的功能)?
3. 友好性
3.1 视觉效果
是不是美观?
会不会造成不适感?
3.2 简洁清晰
界面元素还能再减少吗?
视觉焦点是在重要信息和功能上吗?
三、在项目管理和个人管理上,要做问题分析。
1. 定义问题(What、Who、Why)
要解决什么问题(严重 BUG,功能缺失,项目延期还是文档有误)?
[项目] 责任人是谁(是产品经理没有发现、测试没有意识到还是开发有疏漏)?
具体起因是什么(比如技术并不了解业务背景所以做错)?
2. 解决问题
有哪几种解决方案(不是先处理人,而是先处理问题、罗列方案)?
每种方案的利弊是什么(比如有的会影响产品进度但节省成本、有的会耗费公司财力但速度快等)?
[项目] 利益相关者认同哪个方案(比如关乎运营的方案不能绕过他们、改动设计的地方也不能不通知设计师)?
从长远来看哪个方案获益最大、损失最小(比如临时的解决方案虽然快,但可能会埋下隐患)?
3. 复盘问题
造成问题的深度原因是什么(比如技术水平本身有问题、工作流程设计有误)?
问题如何暴露的,在之前为什么没有暴露(谁发现的问题、在其他时间为什么没发现)?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什么(比如招募专家、改进工作流程)?
检查异常的机制是不是需要改进(比如在哪个环节加入总监的评审)?
4. 提高效率/节省成本
工作中比较复杂的、步骤繁琐的事务能不能简单处理(比如需要大量对账结算的方案可以简化逻辑,实际不影响效果)?
简单处理的事务能不能形成标准化的流程机制(比如对账结算在固定周期、用固定方法完成)?
标准化的流程机制能否实现自动化(比如对账结算用程序实现自动化)?
|